深蓝学院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践行初心使命”寒假实践活动

发布者:何筠发布时间:2022-04-04浏览次数:3626

在我们党百年的矢志奋斗中,产生了一大批革命英雄,形成一系列伟大精神,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留下许许多多红色遗迹、革命文物等,这些都是我们学习党史的生动教材、宝贵财富。

为了解先辈们艰苦奋斗的情形,传承红色基因,1月20日至2月6日,江苏科技大学深蓝学院港航2122101032团支部“人民当家作组”成员于寒假开展了“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主题活动。来自天南地北的小组成员们回到自己熟悉的家乡,在广东、福建、河南省等地找到当地的红色遗迹纪念馆,通过线上进行分享、讨论,从中了解了先辈们艰苦奋斗的情形,更加坚定了作为青年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学习先辈吃苦耐劳精神的责任。

 

一、叶挺纪念馆

来自广东省惠州市的陈政阳同学前去参观了当地的叶挺将军纪念馆。叶挺(1896年9月10日一1946年4月8日)男,汉族,中共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新四军重要领导者之一,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在北伐中被誉为“铁军”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并出任前敌总指挥,参加广州起义。时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中又出任新。作为四军军长,叶挺于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他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写出了著名的《囚歌》以明志;抗战胜利后,获救出狱后被中国共产党重新接纳为党员。1946年4月8日与夫人李秀文以及秦邦宪、邓发、王若飞等同志在返回延安途中,不幸空难。1989年11月,经中央军委确定,被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的称号。

陈政阳同学表示,每次参观叶挺将军的纪念馆都会被其不畏艰险、勇于担当的品格和胸怀民族、心系民众的情怀所感动。叶挺将军的一生,始终在为民族大义、为人民幸福而奋斗。组员们了解了叶挺将军的生平事迹也是感动得热泪盈眶。参观结束后在陈政阳的带领下,小队以叶将军的《囚歌》作为奋斗路上的勉励。

“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叶挺将军纪念馆


二、朱德与解放军解放大田

 来自福建省大田县的涂秋蓉同学则分享了过去的红军老故事:大田县位于八闽地理中心,境内山峦起伏、沟壑连绵,千米以上山峰有175座。县城西南部的革命老区武陵乡,“群山环绕,龙母山、雪山巍然屹立,各村有丘陵盆谷相间……”地形和地貌犹如革命圣地井冈山。1929年8月20日,朱德率领工农红军出击闽中,途经武陵;1937年2月,武陵小学校长林大蕃等人,在回乡的河北省立农学院党支部书记林鸿图培养下,加入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共武陵小学支部。此后,党组织和革命武装在隐蔽中不断发展壮大,以武陵安为中心的中共闽西北特委,带领老区和苏区人民抗日反顽,20年红旗不倒。1949年9月6日,以武陵老区革命青年为主的闽西北游击纵队大田均溪游击大队,解放了大田县城,不屈不挠的闽中人民迎来了明媚的春天。

为了纪念战争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们,坐落于玉田村仙跳仑的大田县革命烈士陵园纪念碑正面镌刻着朱德亲笔题词:“为革命事业而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





       听完了革命烈士为了解放大田的奋斗历程,组员们的内心颇有感慨,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每一寸土地上,哪怕是一座小小的山村,都洒满了革命先辈们的热血。涂秋蓉同学本人也深有感慨,想不到自己居住了二十年的偏远的小山村里也有着可歌可泣的英雄悲歌,有着深爱这片土地的英雄儿女。征程没有尽头,斗争未有穷期,我们新时代青年应当接续奋斗,传承革命烈士们的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





大田县革命旧址

三、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

孙亚辉同学参观了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指挥部旧址: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纪念馆。纪念馆位于豫鲁两省交界黄河北岸孙口乡境

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就是在这里一声令下,率领十二万晋冀鲁豫野战军突破黄河天险,吹响了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反攻的号角。蒋介石苦心经营的黄河防线土崩瓦解,刘邓大军横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在人民解放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纪念刘邓大军渡过淮河挺进大别山铭记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缅怀先烈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再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波澜壮阔的历程,河南省息县人民政府在刘邓大军渡淮旧址修建了刘邓大军渡淮纪念馆、纪念碑、广场和革命烈士陵园。

这一段英勇壮阔的经历,让小组成员无不拍手叫好。孙亚辉同学回忆,讲解员激情洋溢地介绍着当年那些拥军楷模,让他瞬间回到1947年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天险的烽火岁月,最令他难以忘怀的是刘邓首长在沙河崖村里指挥作战时,当地村民的热情支持:强渡黄河需要大量木材等材料制造船只,当地人民紧急动员起来,捐献大树、准备苎麻、采购桐油……有的老百姓把家里的门板、老人的寿材板都献出来用于造船。“‘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这是他听到最朴实的话语,也是最令队员们感慨万千的话语。”孙亚辉同学说道,“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沙河崖村里淳朴的乡亲们为刘邓大军强渡黄河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首位,所以人民也愿意听从党的指挥,正是有了人民的力量,中国共产党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重走沙河崖,使人更加深刻感悟到红色江山来之不易,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鱼水深情,将永远定格在这片土地上。

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








 

何谓红色基因?经历了这次的线上讨论,小组一致认为,红色基因不仅存于湖南15万英名在册的烈士中,也存于那许许多多的无名烈士和为革命牺牲的100多万群众中;不仅存于革命年代的先烈先辈中,也存于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以及新时代等不同时期的建设者和爱国者中;不仅存于中国共产党党员中,更存于伟大的中国人民中。

鉴往,可以知来。如何践行党的初心使命?身为当代大学生,要自觉从党的光辉历史中、从红色基因中汲取砥砺奋进的力量。群众是最深的眷念,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作为一名普通群众,也是新时代的大学生,更不能忘记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唯有认真传承红色基因,才能守护并传承红色江山。

 

 

撰稿:朱森林

审核:何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