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学院开展“探索红色足迹中的青春记忆与时代担当”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者:何筠发布时间:2024-03-27浏览次数:10

为学习挖掘红色文化,深刻体验和传承革命精神,江苏科技大学深蓝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类红色记忆研习团的八位成员踏上了一场特别的红色之旅。他们穿梭于各个省份,参观承载历史沧桑的红色建筑,学习激荡人心的红色文化。

浙江省流水东苑小区,一座由青砖砌成的碉堡默默伫立,它是浙江艮山门日军碉堡的历史遗迹。这座圆柱形的堡垒,建于1937年日军侵华期间,曾是日军用以监控铁路运输的重要军事要塞。如今,它依旧屹立在艮山门站南侧的幽深巷弄里。碉堡前,一块“严禁攀爬”的告示牌显得格外醒目,提醒着世人这里曾是战火纷飞的见证。马雪儿同学堵墙体,发现其上错落有致地分布着35个“空格”,这些正是昔日枪口的痕迹。枪口宽窄不一,最宽处可达一米,最窄的也有四五厘米。他们原计划深入碉堡内部一探究竟,但向管理进出的安保大伯询问后得知,碉堡尚未对公众开放。安保大伯向成马雪儿同学透露,昔日市内曾林立38座碉堡,如今仅存此孤堡。岁月侵蚀,碉堡多处损毁,待修缮完毕,便可迎接公众的参观。他还提到,社区领导积极组织碉堡相关的爱国教育活动,如幼儿园孩童的碉堡绘画课,以及老党员的抗战故事分享会,以此传承红色记忆。马雪儿同学表示,“我很为社区工作者们积极维护和开展教育活动的努力感到欣慰。艮山门日军碉堡旧址作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不仅是爱国教育基地,更是历史教育的重要场所。正如流水东苑社区书记董伟所强调的:历史是用来铭记的,而非仇恨。少年强则国强,知耻而后勇。忠心期望青年一代能够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以奋发的精神和坚定的步伐,珍惜和平,勇往直前。

研习团成员缪鸿瑶同学2024年1月17日参观福建省福鼎革命烈士陵园。该陵园依山而建、坐东朝西,由福鼎烈士纪念碑、福鼎革命烈士英名碑碑亭组成。成员缪鸿瑶同学从陵园门楼进入,陵园内游客偏少,较为冷清。门内陵园大堤正中横着一尊高级油青花岗岩结构的卧碑,横嵌着原全国人大副委长叶飞题写的“福鼎革命烈士陵园”8个金色大字。大堤到山顶有320米,共有348石级,分两道12台,每道宽4米,两道相距8米,中间用绿草团嵌成“功垂史册、气贯长虹”8个大字 。成员缪鸿瑶同学表示,本来毫无波澜的内心看到这时对后面的参观有了期待。拾阶而上,山腰南侧为革命烈士英名碑亭。“当我看着上面一个个曾经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大无畏先辈的名字时,一股热血与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到了山顶,便是陵园的主体建筑——福鼎革命纪念碑。三角造型的玄武岩纪念碑、三面书刻着“福鼎革命烈士纪念碑”九各镏金大字,象征福鼎与浙江省泰顺、平阳三县人民并肩作战,共同以鲜血谱写光辉的革命历程。“在参观和学习了庄严肃穆、雄伟壮观的陵园后,我更加明白国家为何如此重视红色革命的传统和党史素养的培养”返程时,意外发现陵园内热闹许多。手捧黄花前来瞻仰的游客不乏青年及孩童。成员缪鸿瑶同学感叹,今日之吾侪青年理应缅怀革命烈士,继承革命遗志,发扬红色精神。

活动结束后,研习团成员们感触颇多,惊叹于红色记忆的感人事迹和革命情怀;敬佩于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一身傲骨的英雄气概;欣慰于自己借助此次活动从最鲜活的历史教材中汲取知识、体悟精神;自信于作为新时代吾侪青年已然坚定理想信念,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红色文化。正如队员匡亦可感悟道,“逝去的岁月是历史,它将证明红色精神永远不会消失”。另外,成员马伊一同学表示:“这次的实践是一次十分有意义的经历。它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沙家浜的革命历史以及同乡先烈的英勇事迹,让我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成员李嘉馨同学也感悟道:中国已不再是一只沉睡的东方雄狮,而是一个正在崛起并发展的国家。成员兰曼迪同学也感慨通过亲身感受历史的厚重,我更深刻地理解了祖国繁荣和平的来之不易,激发了对国家的热爱与责任感。

记忆从未褪色,历史仍有回响。在内化红色精神作为通向美好人生、理想社会的青云梯之际,研习团成员们保持时不待我的奋进姿势,秉持“斗罢艰险又出发”的精神,战胜前进路上一切艰难险阻,让红色记忆与基因薪火相传、代代相继。


文稿//马雪儿 缪鸿瑶 朱昱朵

                       拍摄//马雪儿 缪鸿瑶 李子雯 靳恬恬

                       审核//何筠